终于还是赶上八月份的尾巴,在生活辑里撰了这篇。思来想去,这一月里似乎过得太匆匆,也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精彩瞬间。注视着八月,那它就如永恒一般绵延;而一旦移开视线,这由无数瞬间组成的永恒也支离破碎,倏而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不自觉者的觉知。那些声与色,光与热,时而高涨时而低落的自我意识,时而饱满时而匮乏的生活激情,都在这杭州的湿热中缓缓地发酵,在这蝉鸣中升腾,在这城市上空汇聚。
虽然不肯给自己放个几天的暑假,但是心思已经和无数远方的人们相连了吧。即便在一方狭小的空间里周转挪移,但亦可假借网络流神游天外,与数不胜数的偶像结缘[1],忘乎所以,不知今夕何年。低廉的交流成本,带来了粗浅的交流收益;越是与无数多的偶像相汇,越是有无数多的瞬间被消耗,腐败,终于消弭。
和人们交谈,还是有那么一些艺术在的。认识清楚对方是个什么水平,自己是个什么水平,是不是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倒也不必因为地位尊卑而换一副两副新面孔来“差异化处理”,只不过交谈时的写意与自得,确实应当把握分寸。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对方的需求是什么,能不能做一些个有效的沟通,毕竟大家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弦外之音,话外之意,让人难以捉摸。进一分是褊狭的急不可耐,退一分是孤绝的自视清高。会心便可莞尔,不解着实郁躁,一知半解地误会双方的意思,达成了“自己”的“共识”,为之后埋雷,更是双方都不好过。所以说要“再三确认,反复强调”,如能举例一二说明就更好了。
希冀也应当有所收敛。孤注一掷,把自己的未来全部付诸他人,是没有对自己负责。生来不过飘渺天地间一过客,“自我意识”本身的玄妙自又不可捉摸,在宏大的宇宙视角之下不值一提。在神游天地之时,偶得窥见轮回之一角,足以使人心魂惊骇,在浩浩荡荡中迷失,久久不能自已。
与人的缘,不过一段时日的热切,而后也不能恒久。平淡如水的缘,即便是时隔数年未曾联系,也能如初见熟络般随意聊起一二,那便够了。在世不过百年,终结的静寂才是最后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