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跃迁》

  1. 先找价值,从头部做起
  2. 下51%胜率的稳手,迭代成功
  3. 找一手信息,节约时间、提高质量
  4. 从价值与优势对工作进行四象限划分,谨慎思考
  5. 永远从价值而不是从优势出发

单机学习:思考整合-学习。联机学习:思考整合-分享-联机外界-学习。好的方法一定是逆人性的。遇到问题:谁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如何联系?在此之前需要准备什么?

关于读书

  1. 盲目学习是负效果,要提高认知效率(认知收益/投入精力),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2. 碎片化的时间用来知识性阅读,检索前先判断是不是有用的知识,然后决定涉入深度
  3. 直接从第一页开始读是最愚蠢的。先读目录了解最重要的章节。一开始没有框架,读完也不会有
  4. 不要盲目买书,先看书评、目录。读书时带着问题读
  5. “知识晶体”概念,结构化知识:树状结构、关联结构、序列关系、数据结构

关于提问

要做终身提问者,从问题树触发,只学能解决问题的知识。提问三个重点:1.准备充分、目标清晰。要问有具体指向性的问题,给出自己的尝试和思考过程。2.组合问题,连问多个深入的问题,促进思考。3.输出答案。记录、整理、反馈答案,给出进一步的行动计划。

思考的角度:证据(如何证明什么是对错)、视角(别人如何看这个问题)、联系(之间是否存在规律和模式,之前是否出现过类似情况)、猜想(可能会是什么样子)、相关(为什么重要)

关于学习

学习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在学习时,要时刻记得:目前在学习的东西,能够解决我的问题吗?能否解决眼前的问题吗?如果不能,那就做个标记,不要继续了。否则会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最后一无所获。

关于产出

产出不一定大,但一定要有。一点点的积累会逐渐成型,稍加修饰就可以形成“个体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

关于分享

通过分享完成输出,检验输入。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就是在打磨自己的思想。

《思考的艺术》

  1. 不要用他人的评价来自我定义。过去仅仅只是过去,未来取决于现在。
  2. 承认自己的思想饱受环境影响。头脑里充满了他人的观点与态度,其中很多观点已经固化为原则和信念,但有些肯定是错误或者不合时宜的。需要弄清楚它们到底如何影响自己的行为举止。如果希望成为有个性的人,需要自己询问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仔细辨别是否源自他人的思想,然后从各个角度进行评判并接受最合理的观点。
  3. 专注并不意味着不分神,而是分神的时候即时纠正。就像驾车并不是死握方向盘,而需要随时调整。
  4. 过于重视自己就可能轻视他人。
  5. 不理解矛盾双方,就不理解矛盾本身。
  6. 克服六个妨碍思考的习惯:“我的更好”心理、挽回面子、抗拒改变、从众、刻板印象、自我欺骗。

完成系统性的思考

  1. 读题,确定怎样入手
  2. 回想解题要用到的知识
  3. 系统性解题,例如:简化问题、找出关键点、问题分解
  4. 相信自己的推理,有自信
  5. 整个解题过程中保持审慎

完成更有意义的讨论

  1. 尽量提前准备
  2. 设定合理预期
  3. 避免自我中心和个人好恶
  4. 适度发言
  5. 避免让人分心的说话习惯
  6. 积极倾听
  7. 做出负责任的判断
  8. 克制住叫嚷和打断别人的冲动

重获好奇心

  1. 善于观察:观察身边人的言谈举止,捕捉细节
  2. 寻找事物的不完美之处
  3. 留意自己和他人的不满
  4. 查找原因
  5. 对可能的后果敏感
  6. 察觉到争论中的机会

区分问题与争议

  • 通过“怎样才能……”表述问题,将解决方案逐步细化
  • 通过“是否(是否应该)……”表述争议
  1. 找出挑战,区分问题与争议
  2. 对问题或者争议进行尽可能多的表述
  3. 对表述进行改善:使用精确、具体的词语

大多情况下争议双方倾向于产生偏见,记忆也是在不断重塑的。要经过全面的调查,排除偏见。

产生想法

想法越多,出现好想法的概率越大,最初的想法质量上通常不如之后的想法。创造性思考的成功取决于源源不断产生新想法,直到肃清普通、习以为常的想法,然后产生出不同寻常、富有想象的想法。

  1. 强迫自己做出不同寻常的回应:再怎么荒谬也可以,否则会在无意中丢弃独创性的简介
  2. 使用自由联想:放开对思维的控制,观察可能引出的想法与联想
  3. 使用类比:问问自己这些问题与争议像什么、令人想起了什么
  4. 寻找不寻常的组合
  5. 把解决方案形象化:预想已经解决后的场景,反推应该具备的条件
  6. 构想正反两方的论点:但要注意对抗偏见,公平了解双方意见
  7. 构想相关的情境

不要轻易下判断:下判断的时机要在产生想法之后,不要直接过滤尚未充分概念化的想法。不要在想法产生阶段对其进行判断。

克服障碍

  1. 思考障碍:导致不能产生想法,干坐在那里等待,越来越紧张。要养成正在产生想法时不轻易下判断的习惯。仔细阅读写下的想法,引出新的想法;反复抄写已有想法,留意意识边缘的想法;暂时搁置;重新考虑其他表述
  2. 茫然困惑:最常见的起因是忘记问题。
  3. 僵化:某种类型的想法太多,没有变化,这是因为把思考引到了狭窄思路中,需要特别激发想象力

批判性思维

  1. 聚焦于你自己的想法
  2. 克服批判性思维的障碍:强迫自己批判性、挑剔性审查;利用自尊心,预想被别人指出严重缺陷的场景
  3. 运用好奇心:问问自己在应用是怎样才能奏效、其他人对此有何反应
  4. 不要臆断:臆断其他熟悉问题或争议的人热衷自己的想法,实际上越熟悉越会有自己的想法;臆断自己想法中的瑕疵不会影响别人接收;臆断自己的观点对自己来说是清楚,那么对其他人来说也是清楚地;臆断那些从自己想法中获益最大的人必定会不假思索地接受

改进解决方案

首先理解解决方案:

  1. 解决方案如何应用?需要列出所有步骤与重要细节
  2. 解决方案实施会遇到哪些困难?怎么最有效地进行克服?
  3. 其他人会找哪些理由来反对?如何改进来化解反对?
  4. 必须说服哪些人来相信这个解决方案的价值?什么样的陈述最有可能说服他们?

然后从三个具体步骤入手:

  1. 落实细节:确定解决方案如何应用。到底怎么一步步完成、由谁来完成、什么时候完成、在什么地方完成、谁来提供资金、可能要用到的工具与材料、如何获得、如何运输、如何存放,以及可能要求的特殊条件
  2. 找出瑕疵:明确性(是否难以理解)、安全性、便利性、效率性、简单性、舒适性、耐久性、美观性、兼容性;与竞争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考虑解决方案会做出哪些改变;考虑解决方案会对人们产生哪些影响
  3. 做出改进:改变术语、改变解释方式、改变应用方式

考虑那些影响真实性的错误

  1. “不是……就是……”的思维:固执相信只有两个选择
  2. 回避争议:从解决争议转嫁到攻击人本身
  3. 以偏概全
  4. 过度简化:要自问表述忽视了争议的哪些重要方面,确定合适恰当准确的表述
  5. 双重标准
  6. 转移举证责任
  7. 非理性诉求

考虑那些影响有效性的错误

  1. 关注因果逻辑
  2. 找出论证的隐藏前提

评价论证

  1. 完整陈述论证,做到清晰明确,找出所有隐藏前提,把复杂论证的各个部分都表述出来
  2. 检查各个部分,找出影响真实性的错误
  3. 检查论证,找出影响有效性的论证
  4. 如果发现错误,需要修改论证

表达想法与说服他人

只是拥有高质量的想法还不够,还需要帮助受众认识到想法的品质

  1. 弄清楚人们为什么排除新想法
  2. 预测受众的反对意见
  3. 了解想要说服的特定受众
  4. 有效地展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