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浑噩噩间,心中总有一些郁结难平。可能是种种不顺利,一点一点地积累着。平时没有什么感觉,可能总是因为繁忙之中得不到休息的时间听一听自己的心声。闻到种种令人不快的气息、听到种种令人烦躁的声音,加上脑海里时不时浮现出的焦虑与恐慌,以及幻梦破灭的虚无与乏力感,如同沼泽里冒出的一个又一个粘稠的泡泡,慢慢扩大但又不破裂。用繁忙来逃避着安静地思考,用种种琐碎的小事填满碎片化的时间,一会想着做这个一会又想着做那个,多线程同时进发但又进展甚微,最后导致看似哪个方面都了解一些,但真要论起实践来又是哪哪都不行。这很不好。
写点文字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纾解方式。“我以我笔抒我心”是我写文的唯一理由。情绪激昂之时、忧虑之时,或是有感而发、妙手偶得之时,便会三言两语排遣或记录心境。从小学与初中阶段的破碎意识流,到高中时对排比对偶用韵的狂热追求,再到大学时追求朴实真挚的表达,风格确实一直在发生着改变。这个时候往往就能够逐渐使自己躁动不安的内心与紧张焦虑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尝试一点点与自己和解,一点点询问自己(副人格?)的真实想法。也就在这个时候,“我”才是“我”自己,而不是那个活在别人注视之中的影子。
时不时发呆。倒也不是真有什么东西在想,只是单纯不愿意去思考什么事情,白白消磨虚度时间,一直到晚上的休息时光罢了。这些忙里偷闲的琐碎时光,不如拿来记录一下最近所学知识,写写技术博文,巩固巩固知识。平日里总是艳羡别人如何博闻广识,实际上都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开始,又怎么会有收效呢。包括以后,不要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比如用百度搜索什么的时候不要点开侧边栏的“新闻”。做任何一件事前,想一想前因后果,想一想预期付出与收益,不至于盲目行动。做一件事情有很多方法,要选择最高效的那一条。